热点资讯 热点专题 讲话发言 图说资讯 网络周刊 就业 培训 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 数据分析 每周资讯排行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中心>更多专题

GDP与就业 

稿件来源:bet365在线娱乐城 发布日期:2014-04-17 字体大小:【】【】【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同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又表示:“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这使我想到上个月23号,G20,也就是20国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了一个公报,提出要在原有政策可达到的水平上,把GDP在5年内再提高2个百分点,以增加就业。在我的印象当中,G20这么说可能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主要经济体更加看重增长和就业的关系。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我在基层曾经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当然,我们既然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至于你说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这个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

此图为2007年-2013年就业人数与GDP增速示意图,就业人数与GDP近年来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在第二产业低迷的状态下,GDP同比增长7.7%,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千万以上。数据显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2013年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可见,服务业占经济规模比重的提高,对新增就业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稳增长实际就是要保就业。城乡居民就业作为衡量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样能够印证经济平稳。今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吸纳能力将逐步增强,即使经济增速再低一些,就业之“底”也是有保证的。

?
?
?

中国经济网评论称,7.5%、1000万,这是3月13日在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备受关注的两个数字。前者是2014年GDP的增速目标,后者是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的下限。“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透露出中央决策层保就业、惠民生、增收入的决心和魄力。

经济日报评论称,以创业带动就业向经济结构优化要岗位。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是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2013年,我国在经济增长7.7%的情况下,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这与结构调整的成效分不开。据估算,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照此推算,今年就业目标的设定还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从当前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占比达46.1%,已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8.3%,也高于第二产业的7.8%。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对就业的贡献也将更大。可以预见,我国未来就业岗位的增加,对GDP增长的依赖会逐渐弱化,而对结构调整的依赖则会不断增强。

证券日报评论称,“GDP英雄论”与“GDP自行车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阶段,不设定预期指标是很不现实的。首先,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把握住供需的总平衡。其次,从维护信心,协调各地区发展步调而言,也需要一个指导性的指标;否则,就很难在各地区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实现总体平衡。第三,经济转型的基础是稳定和连续的产出,不能搞“断电切换”;没有一个有余地的速度作保障,转型升级就不可能进行下去。第四,无论转型前还是转型后,都要面对实实在在的就业需求,所以不能够忽视速度。

我们讲“不单纯以GDP论英雄”,其核心意思是不要低效、污染、冷冰冰的增长。要通过改革,使经济增长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绿色环保、更能够惠及民生。“不单纯以GDP论英雄”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是科学的“GDP英雄论”。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就要积极推进深层次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不留后遗症的发展。

中国证券报评论称,不可简单以经济增速论就业 提高就业目标可行且必要。在促改革转方式的关键时期,通过适当提高就业目标,更加强调就业增加和民生改善,彰显“不唯GDP论英雄”的施政理念,也向社会传递政府将推行积极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态度取向。现实压力也要求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比2013年多将近30万人,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将使1亿左右农业人口未来7年在城镇落户,城镇原有部分困难群体也存在就业瓶颈,这些都要求提高就业目标,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

?

?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逐步放缓的阶段,7.5%的目标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而且从去年经济调控成效看,在7.5%的目标下交出了7.7%的经济成绩,今年的经济增长只要通过区间化的管理并灵活运用各种调控工具,这样的发展目标是完全能够完成的。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GDP高于或低于7.5不重要 就业才是最重要目标。今年继续在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在推进通信业增值税改革的同时,还研究将生活服务业、不动产业、金融服务业纳入增值税的范围,服务业将有更大的发展。而且,这样的就业是健康的就业,我们相信只要货币政策守得住,物价也不会上去,“因此GDP的增长是在7.5%左边还是右边,左边多少、右边多少,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是就业,我们的指标已经是个综合的指标了。”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认为,GDP增幅收窄,就业人口稳增,靠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比2012年增长3.5%,2012年GDP增长7.8%,去年是7.7%,这个数据背后隐含的意思是说GDP下降,但就业可以增加。表明就业机会对GDP增长速度的依赖性在下降。过去比如说增加1000万人的就业,GDP增长8%以上,甚至9%以上,现在增加这么多就业不需要那么高的增长速度。这个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比较多依赖的是第三产业。

高盛高华经济学家宋宇则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似乎出现了一种新的规律,经济环比增速经常在4-7月间触底,下半年反弹之后再度回落。这是因为虽然年初时经常出现经济放缓迹象,但是数据噪音偏大,决策者可能会等待更多数据发布以确认放缓走势。

?

推荐】【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