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远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对策 

稿件来源:bet365在线娱乐城 发布日期:2015-09-23 字体大小:【】【】【

为准确掌握2015年春节威远县外出农民工返岗就业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分析研判农民工就业形势提供第一手资料,按照省、市统一安排,2月26日至3月25日,县就业局深入到山王镇双塘村等7个村(社)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开展了抽样调查。?

?

?

?

(一)基本情况

威远县有农业人口56.0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4.6万个。

从文化程度划分:小学文化以下6.7万人,占19.5%;初中文化24.9万人,占72.1%;高中文化2.5万人,占7.1%;大专及以上文化0.5万人,占1.3%。按年龄划分:青年人(18—40岁)17.17万人,占49.6%;中年人(41—50岁)9.23万人,占26.7%;年龄偏大人员(51-60岁)8.2万人,占23.7%。从转移农村劳动力从业分布看:管理层人员、技工、普工以及其他工种分别约占1.9%、13.9%、69.7%和14.5%。2014年底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达16.58万人,其中县外异地转移8.98万人,县内就地转移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55.8%,实现劳务收入36.48亿元,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2.2万元以上。省内除就地就近转移在威远本土的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成都、内江等省内大中城市,省外主要分布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和新疆等地区。

?

(二)节后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

从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形势分析看,威远县节后农民工就业呈现出四个特点、四个转变。

1.四个特点

(1)就业从事行业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职业类别,按照农民工所在企业的性质,可分为四类: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他们不断漂泊于各建筑工地;从事零工的自主就业者,是典型的非正规就业群体,无任何社会保障;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从事城市基础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及从事各类业务的人员。他们在就业保障、社会地位、劳动技能、工作待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但由农民工存在不稳定性,各类人员经常处于职业转换状态。

(2)就业途径以亲戚、朋友介绍为主。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工就业以朋友、亲戚和老乡关系聚集,而通过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网络招聘找工作比例较小。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亲戚、朋友和老乡为纽带的聚集现象。

(3)务工方式呈现“四个现象”。调查显示,交通方便的、集镇附近的、本地企业较多的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的,外出务工较少,采取就近就地就业。交通不便的、离集镇较远的、本地企业较少的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外出务工较多。留守在家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儿童少年,土地基本上是老人种植或丢荒,当这些人老人更老了,动不了,预计10年之后,土地丢荒将越来越严重。

(4)年龄及性别结构差异明显。从年龄上看,外出农民工中,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青壮年约占70%,是劳务输出的主要对象。从性别上看,男多女少,男女比例约6∶4。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年龄差异和男女同工不同酬,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2.四个转变

(1)由“目的型”向“梦想型”转变。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是为了改善基本的生活状态。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知之甚少,特别是90后,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欠缺老一代农民工的吃苦耐劳精神,许多人不愿留守土地一辈子务农,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就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

(2)由“传统型”向“周边型”转变。以前,外出农民工在选择就业地点时,往往倾向于珠三角、长三角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为农民工打工首选地区,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地区农民工数量多,农民工往往可以通过乡缘等社会网络更容易地谋求到就业机会。而事实上,随着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性差异在缩小,农民工并不需要远离家门也可以实现和东部地区差异不大的工资收入,从而将目光投向自己家乡及周边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如到富士康、伟创资通、仁宝电器、巨腾国际等实现就业。

(3)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政府大力实施技能创业培训,以前依靠体力劳动干粗活的农民工,逐步成为有一技之长的砖工、焊工、操作工、装修工、电工、缝纫工、家政服务员、厨师、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营管理等新型职业农民工,技能型农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型农民工越来越多。

(4)由“外流型”向“回归型”转变。据调查,威远县外出务工人员,自主创业者逐步回归。政府为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免费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政策咨询、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如碗厂镇农民工张贵华打造的旅游、观光、养殖“一条龙”服务的生态园,向义镇农民工詹金开办的特种养殖厂,向义镇农民工李进华开办的养鸡场等回归创业代表。

?

2014年,在国内经济发展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下行、房地产疲软、土地收益缩减,投资拉动乏力,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形势下,威远县企业用工今年将呈稳中下滑趋势,外出务工成为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民工增收的重要途径。预计2015年底,全县转移输出的总规模将达到18万人以上,比2014年年底同期增长8.9%以上,劳务收入将稳中有增。

?

(一)进一步强化劳务输出,让农民工求职有信息,就业有门路。

一是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加强输入地城市了解企业用工信息,为返乡农民工召开专场招聘会,大力开展送岗下乡活动。

二是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并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当地企业就业。以新农村建设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突出抓好工业开发和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乡村旅游等。

三是指导企业合理确定用工待遇,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县内就业。一方面要定期公布薪酬信息。在县电视台、门户网站、县人力资源市场、内江招聘网、QQ群、微信、微博等定期公布县内主要企业薪酬信息,对企业工资水平进行排名,促使企业“待遇引人”。近几年,回乡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人数随着本地企业工资待遇的提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工资协商。充分发挥政府、媒体、企业、求职者四方协调机制作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扩大覆盖面,切实保障职工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要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使农村劳动力进得来,留得住。

四是支持和发展县人力资源市场。根据其承担的免费工作量,安排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实现兜底保障。鼓励发展劳务经纪人和职业指导师,切实为农民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等各项服务。

?
?

(二)进一步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

一是明确责任,纳入目标考核。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难以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并同时将该项工作纳入农业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以具体指标下达给各个镇,落实到部门,规定完成时限,明确检查验收标准,并抓好督促落实。相关部门和各镇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纳入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二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当前威远县对农民工的培训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特色的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查和预测,深入调查了解社会对农民工的需求,调整培训方向。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有志于回归创业和有一定创业基础的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一条龙”服务,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对愿意学技能的农民工开展特色种技术培训,开办第二届现代职业农民培训班,培训应以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和定向培训为主。当前培训的重点是特色种养殖、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洁、保健、建筑、护理、制造等职业培训。

三是加强绩效评估,实施跟踪服务。一方面是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估,广泛征求受训者对培训机构培训意见,确保受训者完全掌握培训内容,不要培训完了就完了,资金使用完了就完了。另一方面是对受训者进行跟踪指导,为受训者答疑解惑,提供长效服务。同时,对所有农村劳动力免费发放法律知识手册,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传授他们一些外出务工经验,提高农村劳动力遵纪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

?

(三)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综合信息查询,提高信息准确性。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资金。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落实专项经费,逐步形成就业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县农劳办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确保全县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工作标准规范、程序统一、步调一致。

二是多级联动,层层推进。组织深入各镇、村(社区)、组,了解、掌握入户登记第一手材料,由县农劳办核对汇总,将服务工作延伸到基层,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搭建广泛的服务平台。

三是分工协作,落实责任。下达登记目标任务,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录入人员与镇、村(社区)、组一对一的对接模式,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入户登记和数据录入工作。

四是严格落实,督查到位。建立工作督查制度,通过信息系统对各镇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的同时,实对镇、村推动情况开展督查调研,县农劳办通过电话抽查、询问及QQ群交流,及时掌握了解各地工作动态及进展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通过县目标办进行通报,努力推动农劳实名登记工作顺利开展。

?

(四)进一步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促进就业形势稳定。

一是落实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内人社发〔2015〕11号),对实施兼并重组企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允许困难企业在同一年度,企业享受的稳岗补贴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总额的50%,并执行到2020年底,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

二是落实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做好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社会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4〕146号)文件精神,允许生产经营严重困难企业申请缓缴失业保险费,累计缓缴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以促进当前经济增长。

三是落实对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

?

(五)进一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加快创业基地建设。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解决返乡农民工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造便利条件。建议加快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建设,建成一批创业示范园、创业示范街、示范点等,从而形成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发展机制。

二是建立创业项目库。应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农村,扎实开展农民工拟创业项目调查,按照“同业聚集,优势互补”的思路,建立健全农民工创业项目库,实行分类管理,引导农民工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找项目、选项目、立项目,提高创办项目成功率。

三是建立回访机制。要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回访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及时跟踪调查调研,发现典型、培育典型,用典型带动、政策支持、产业支撑等形式,使他们回得来、留得住、有奔头,使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进入良性循环。

?
?

?

推荐】【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