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就业服务 提高匹配效率——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发布日期:2018-04-19 字体大小:【】【】【
加强就业服务 提高匹配效率——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
加强就业服务 提高匹配效率——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

供需双方精准搜寻匹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在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姚裕群:在我国长期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在吸纳人才和拉动就业过程中作出了较大贡献,并成为近几年数量持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记者:劳动力市场目前存在高校毕业生难就业,而民营企业却无法招到合适人才的现象。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您认为应如何解决?

姚裕群:现代就业现象日趋复杂,劳动经济学中的工作搜寻理论可对劳动力市场微观领域现象提供系统解释。其基本思想是,劳动者在市场上面临很多工作机会,只有当某个工作机会提供的工资不低于劳动者愿意接受的工资水平时,劳动者才会接受该工作、实现就业。搜寻理论可以解释现实中的高质量就业难问题,包括大学生甚至更高层次的知识型失业问题。

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戴尔·莫滕森将供给、需求和工资同时纳入到分析模型中,将劳动力市场的单边搜寻分析转为供求双方的搜寻的均衡分析,还将以前关注不够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相关外部因素也纳入研究,从而更全面地解释劳动者寻找工作的行为、雇主提供职位的行为以及人和职位之间的匹配问题。

从工作搜寻理论角度来看,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少高校毕业生难就业、难高质量就业,而很多民营企业却不容易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这既有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也有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信息对接不畅,增加了供需双方的搜寻成本,延长了搜寻时间,加剧了摩擦性失业。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从宏观角度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进行调控,还要引导微观的劳动力和雇主的搜寻行为。也就是说,需要强化民营企业需求方和高校毕业生供给方的搜寻,促进双方搜寻决策的理性化,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

因此,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就业服务”的发展,尽快提高各类就业中介机构服务效能,开展有针对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培训与就业指导工作,使毕业生确定比较合理的工资期望与岗位心理预期,帮助他们增强就业能力,不仅有利于缩短工作搜寻的时间、减少搜寻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搜寻效率和成功率。

建立多方共促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就业服务工作

记者:高校毕业生和民营企业对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姚裕群:主要是民营企业和高校毕业生均存在就业信息上的不对称。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目前民营企业缺少的主要是专业人才。企业和高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迅速满足企业需求。此外,许多中小微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晋升通道狭窄,管理不科学,前景不明朗,无法给予员工安全感、成就感。随着民营企业用人标准提高,便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聘高素质人才难。

记者:为促进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各有关部门应有何作为?

姚裕群:建议积极发挥人社、教育、工会、工商联等部门作用,形成多方共促机制,为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第一,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充实和细化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改进和完善服务手段,简化操作程序,不断畅通政策落实渠道,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及时落实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和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

第二,教育部门要继续重视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高校毕业生三方就业协议等工作,努力将专业人才培养与民营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同时,大力推进校企结合,强化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性内容,力促产学研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落实。

第三,企业工会要及时了解广大职工意愿,主动地代表职工与经营者开展集体协商,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取得新成效。要引导职工在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爱岗敬业,在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工商联要围绕政府就业工作目标和规划,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努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和社会保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落实就业优惠政策。

记者:如何做好针对民营企业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姚裕群:一是建设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政府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金融、科技、法律、产业指导等支持。鼓励民营企业把促进发展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政府应利用资源优势,为民营企业适时提供最新政策信息以及相关咨询服务。

二是建设综合性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平台。将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企业的就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毕业生的求职意愿、就业部门方针政策和服务项目等信息在平台上共享。

三是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记者:在当前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又应如何做好岗位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

姚裕群:作为供给方,现在不少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仍存在非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不进,非一线城市不留,把民营企业作为“备胎”的心态。可喜的是,现在已有许多高校设置了就业辅导机构和课程,这有利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从高校毕业生个人来说,应认清职业追求,切实分析个人素质,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做到外职业生涯与内职业生涯相结合,短目标与长目标共前进,短措施与长措施共采取。职业方向确定的原则可概括为六个字:求匹配,看需求。所谓求匹配,是指个人和职业的匹配,个人和组织的匹配,个人和社会的匹配。看需求,则是指根据市场状况、国家规划、个人兴趣等来确定自己的所报专业。

高校毕业生在目标设定时还要树立市场就业观念,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去除不切实际的幻想标准,并将择业标准动态化,不一定在大学里读什么专业以后就要从事什么职业,而是要根据“专业为我所用”的原则,做到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让所学专业知识派上用场。(李浏清)

?

推荐】【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