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应该是“必需品”
????3月5日,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公园。马立伟骑着车,目光在道路两旁搜寻。看到4辆小白单车停放在路边,他立即下车查看,捏捏车闸,按按车轮,拍拍车座,确认没有问题后才离开。
????去年10月,他从北京某物流公司辞职回到家乡,应聘加入哈罗单车淄博运营团队。
????“我所在的团队职责主要包括车辆调度、停放秩序维护和修理保养,也就是工作人员常说的‘调车的’‘码车的’和‘修车的’。”马立伟告诉记者,他更愿意称自己为给小白车“体检治病”的“游医”。
????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马立伟基本每天都要骑行几十公里。
????“干这行不需要经过特别的培训,主要靠‘师带徒’。”马立伟说,由于人手紧缺,运维人员在入职后会立即上岗。经过半年多实践,他已经能在几分钟内熟练完成补胎、换闸这类工作。作为行业中相对的“资深人士”,如今,马立伟已升职为6人小团队里的“主管”。
????马立伟表示,入职后他便与哈罗单车签订了劳动合同。不过他坦言,自己根本搞不清楚参保的具体情况,也没想过打听。
????即便如此,马立伟依然喜欢现在的职业。他心中有着不小的蓝图:“领导说只要做得好,公司上市后,可以有员工股。”
????随着交谈深入,记者也了解到,马立伟和他的大多数同事在入职时并不会主动询问劳动关系等情况,他们更关心的还是薪资以及发展机会。
????“现在大家的政策知晓度还是不高,但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不应该是‘奢侈品’,应该是‘必需品’。”马立伟建议道。他期盼着,自己和同行们的身份、待遇也能随着这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尽早“转正”。(李浏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