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资讯|技工院校|在职培训|就业前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校企合作

标准与教材|鉴定指导| 鉴定质量|国家题库|技能竞赛|表彰|证书查询

第十二届(2014年):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稿件来源:bet365在线娱乐城 发布日期:2015-12-04 字体大小:【】【】【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是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隶属于北京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日制职业院校。学院成立于1974年,199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02年被北京市政府批准为“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足首都北京,服务首都现代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等产业技能人才培育,累计向首都及全国兄弟省份输送了近5万名毕业生,被人社部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09年被全国总工会确定为“中华总工会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近年来,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基础条件。现占地148.78亩,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4亿多元,专业设备资产3亿元。现有在校生4114名,其中高级工、技师学生2471名。现有教师143名,其中专业教师123名,拥有高级职称教师22名,拥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教师26名,一体化教师比例达80.5%以上。学院现有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理化检验、机电技术、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等5大类专业,各专业建立了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个层级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配套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学院现有实训场地4万平方米,实训室107个,其中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培训中心23个,配置实训装备2000余台套,其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实训装备100余台套。

  学院以“厚德强技、笃学铭志”为校训精神,围绕“名校、名师、名专业、名学生”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的“123”发展战略,即坚持“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办学目标”的办学理念,依托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改革两个抓手,做好多元培训、高端带动及一体化师资培养三大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在技能人才培育、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课程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内涵建设方面已经成为技工院校的排头兵。2011年,学院被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选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现已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顺利通过北京市组织的评审验收;2012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院校”建设学校。

  一、紧跟首都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转型,大胆调整专业及办学方向

  摆脱老专业发展困境,构建适应首都产业结构的专业布局。学院原来以北京化工产业为主服务对象设置专业,从本世纪初北京市化工企业开始关停和转移,学院果断地进行专业调整,并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北京市城市定位变化的契机,从2000年开始先后成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保护与检测、生物制药、数控加工、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多媒体制作和食品检测等新专业。学院从一个单一化工类专业的学校转型成为拥有数控类、汽车类、机电应用技术类、分析检测类、信息技术类五大类别、近20个专业的职业院校。新成立的专业已经成为学院办学的支柱专业,其中数控加工、汽车维修专业已成为国内一流专业,环境保护与检测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

  学会“两条腿走路”,确立学制教育与社会培训双举的办学方向。北京市初、高中毕业生锐减,初中毕业生从“十一五”期间的18万人,减少到现在的8万人左右,北京市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着招生难的困境。但北京市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需求却在增长。同时,随着北京市产业调整,社会培训需求在增长。基于以上现状,学院率先提出办学方向的调整,将社会培训与学制教育提到同样的高度,规划在“十二五”末实现年技能人才培训规模200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5000人。近3年,学院累计完成社会培训2万余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量完成6000余人。

  二、 以“新技师”培育为引领,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

  探索“双导师”制下的“知识技能型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占比例偏小。面对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经过专业调研、设计、评审,通过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与企业专家的论证, 2008年在国内首创“知识技能型技师院校培养”模式并通过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组的评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汽车应用技术与维修专业被批准为国内首个具备院校培养学生技师的专业。学生在“双导师制”模式下,通过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模式,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完成了全部课程的学习。通过技师班的教学培养计划设计和实施,学校实现了专业发展的高端带动,让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方针得到了最佳的实施印证。现累计为企业培训知识技能型学制技师380余名,其中120名已毕业进入企业工作,其中87.6%的毕业生已成为一线骨干。

  做实“订单培养”高级工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基本办学制度与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拓展校企合作的范围和内容,探索开放多元的校企合作形式。目前学校已与百余家企业通过采取校企合作设立高级工订单班,其中有SMC、福田康明斯、北京现代、京东方、双鹤药业等20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近3年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高级工3000余名。

  做精企业培训中心。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培训中心、引企入校、校企双方共同研发项目课题、开展人才互动交流等合作形式,建立起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与积极性,在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制订、培养质量的评价与考核以及培训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推动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形成了开放多元的办学局面。其中与DMG、西门子、东风标致、巴斯夫、FESTO、SMC、北京理化检测中心等20余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培训中心,近3年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为合作企业及其客户培训技能人才1万余人,为企业开发培训包30余个,培养企业认证培训师30余名。

  创新定制化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模式。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安排骨干教师到定制化的工作岗位参加实践体验,总结提炼出企业对该岗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为企业定制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通过企业评审认可,共同实施培训和评价工作。“定制化岗位培训”模式更加有利于打造学院培训品牌,是学院实现培训工作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按照此模式学院为北化集团、北汽集团、祥龙集团、排水集团和SMC中国有限公司等开展了培训和技师、高级技师研修工作,近3年累计为企业定制化培训4000余名,其中高技能人才3000余名。

  构建技能比武强化训练培训模式。借助竞赛平台,分析提炼竞赛技术特点和技能要求,制订赛前培训方案,确定培训课程,并由学院专家级教师实施培训,竞赛评判由校企共同承担。“技能比武强化训练”培训模式,是学院实现培训工作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如学院借助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为航天二院、三院、九院等开展的各类培训,近3年,通过技能比武强化训练培训模式为企业培训600余名。

  创建企业内部标准化作业培训模式。主要针对集团化企业对产品服务标准统一化的要求,由集团化的牵头企业制订标准课程和培训标准模式,并由企业认定的培训师实施培训任务。“企业内部标准化作业”培训模式有利于提升学院培训规模,扩大培训量,是学院实现培训工作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如东风标致、北京现代、北汽福田、航材院、中广华贸投资有限公司开展的培训,近3年累计为企业做标准化作业培训3000余人次。

  三、创建“四梯级”师资队伍,探索技工院校教师快速成长规律

  学院在2009年率先在全国创新的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四梯级”的发展目标,即普通教师、一体化教师、课程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围绕“四梯级”目标,学院牵头开展师资培养规律和方法的研究,于2012年承担了人社部《一体化师资标准及培养方案》课题,完成了一体化教师认定标准和培训方案,并依据研究成果在本院、乃至全国开展了一体化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2011年在本院开展了专家级教师培养计划(简称“E计划”),着手研究课程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方案研究和实践,并于2013年完成了本院课程负责人的认定。职业院校教师“四梯级”目标架构,为教师在职称以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并为人社部开展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保障。学院对师资队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对全国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几年的努力,教师结构趋于完善,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2名,校级专业带头人5名,课程负责人7名,一体化教师99名。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市级领军人物,学院近几年共培养出5名市级以上职教名师或专业带头人、13名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名全国技术能手。首都劳动奖章、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突出贡献校长童华强与全国优秀教师、职教名师、北京市专业带头人朱永亮成为全国一体化课程改革牵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政府津贴奖励获得者、全国大赛冠军郭卫国被评为北京市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冠军、冠军教练王展超成为作为本院毕业留校生,成为北京市首个引进的高技能人才。

  辐射引领,为全国职业院校培训骨干教师。学院自2005年以来承担全国兄弟院校骨干师资培训,累计培训约3000人次。其中承担人社部组织的高技能师资教师培训17期,累计为全国29个省市近200余所技工院校培训540名教师。受北京市人社局委托,学院为北京市技工院校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累计为20余所院校共计640余名教师做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培训。自2007年开始承担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为北京市18所职业院校开展了近1700人次培训。随着学院在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兄弟院校纷纷主动派遣教师到校参加培训。近几年累计为全国40所兄弟院校教师培训一体化教师300余人。

  四、深入研究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解决一体化课程改革关键问题。

  2009年学院被人社部批准为首批一体化课程教改试点学校,学院利用多年的教改实践经验,引领全国一体化课程教改,特别是在课程开发技术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三原则”、“六步法”、“鱼骨图”等核心技术。一体化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学现场的教学秩序,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经过新一轮课程改革试点后的毕业生,得到企业普遍认可,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学校教育,试点专业的订单培养率达到80%以上。预计14年至少5个专业可实现“招工与招生捆绑式”的订单式招生,大大提升了技工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六步法”指课程开发的六步骤,即职业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描述、项目实践、课业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和课程实施与评价。“三三原则”是指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其内涵是“三个合作”和“三个对接”。“三合作”:企业专家与院校教师合作开发课程方案,定向企业与学校合作完成培养过程,企业专家与院校教师合作完成能力评价;“三对接”:学习目标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习内容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接;学习方法与企业的工作方法对接。“鱼骨图分析技术”是指按照工作过程分析学习任务的每个环节应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解决一门课的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知识、技能的系统化问题。

  学院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得到了人社部领导的肯定,成为全国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牵头校,学院领导分别被邀在广州和杭州举行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朱永亮所长被人社部聘为全国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牵头专家,童华强院长多次受全国各地方之邀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培训指导。学校成为《中国培训》杂志一体化课程改革大家谈专栏定期供稿。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成就得到全国兄弟院校的认可,累计200余所院校的领导到学校观摩学习。

  五、教科研先行,为技能人才培育提供帮助

  学院重视教科研工作,及时将学院建设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将成果通过参与评比或公开发表实现经验共享。近三年,累计主持部级课题5项,市级项目及课题8项,获得中国职协和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年年创新高,累计获得一等奖38个。

  这些奖项的获得,体现了学院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对全国技工教育产生推动作用。如获得课题研究一等奖的《一体化师资标准与培养方案研究》,是学院牵头完成的部级课题,该课题的成果已经颁布。课题成果中对一体化教师三个级别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和能力标准的描述,为全国开展一体化教师培训与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承办国家级技能大赛,接轨世界技能大赛,开拓国际合作,搭建一流技能人才集训平台

  技能竞赛是技能人才展示的舞台,也是技能人才成长的助推剂,为技能人才的成功提供了最佳的平台。学院先后承接了国家一级一类大赛3次,即六部委组织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总决赛(包含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铣全国选拔赛),共有1400余人参赛,产生全国冠军26名,55名“全国技术能手”和6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其中由学院培养的冠军达4名;承办国家一级二类大赛3次,包括全总数控大赛、全国发动机装调大赛和航天科工集团数控大赛,其中由学院培训并获得冠军的7名;承接北京市团市委、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社局等部门组织的市级比赛近10次,承接了航天二院、航天三院、朝阳区等企业或部门技能竞赛10余次。累计参赛人数4000余人,其中由学院培训并获得冠军的20余名。

  学院于2012年成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两个工种的全国集训基地,学院利用北京市财政专项经费和学院基本经费4000余万元,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集训基地,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开展数控顶尖技能人才的训练工作,并在德国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铜牌一枚。通过与各国顶尖选手的切磋比武,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选手一年集训成绩的飞跃,让我们对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项目冲击金牌充满信心。

  承接APEC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打开技能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窗口。2012年8月11日来自于亚太经合组织的99名营员来到学校,进行技能交流和参观考察,这是APEC青年技能夏令营唯一的走进技工院校的活动。围绕“技能放飞梦想”的主题,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活动项目贴近生活,寓教于乐、参与性强,充分体现了技能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作用,也符合活动的主题。活动中学院推荐了优秀学生周浩同学作为中方营员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活动,并被中方选为营员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开营仪式上代表营员用英文致辞,展现了中国技能人才的风采和底蕴。通过设计的技能活动,架设起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青年之间沟通的平台,让亚太组织其他经济体青年们了解到了中国技工教育的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展现了中国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为中国技工院校走向国际起到了有效地推动作用。整个活动得到了领导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体现国际视野、中国特色,展现了中国技工教育的风采。

  展望未来,学院要继续坚持“以企业的需求就是学院的办学目标为一个中心,以一体化改革和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为两个抓手,全面实现学制高级工、技师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以及高素质一体化核心教师培训等三项高端培训战略”的“十二五”发展思路,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继续发挥在一体化改革方面示范引领作用,搭建成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一体化课程改革研发平台;在北京市、全国一体化师资培训的基础上,成为北京市技工院校风采展示的平台;广泛开展国际间的竞赛和交流,建设成为北京技能人才高地的国际化交流展示平台,为北京市现代制造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贡献我们的力量。

推荐】【打印】【关闭
资讯排行更多